衛教新知


認識黴菌與人體疾病
2014/01/06 10:23 POST

認識黴菌與人體疾病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

馬偕醫學院醫學系臨床副教授

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

徐世達醫師

認識黴菌

黴菌是一種微小的真菌,不像植物可以從陽光和空氣自行製造食物。黴菌是由成群的菌絲組成,寄生在植物或動物身上並分解它們的養分。黴菌是分佈最廣的生物,有數萬種不同的種類。一般的麵包黴菌是眾所周知的例子。有些黴菌會製造青黴素 (盤尼西林)或者其他種類的抗生素,甚至為農業及食品製造所必需;有些黴菌會產生強有力的毒素或者成為感染造成植物、動物甚至人體疾病的主要來源。

黴菌感染造成人體疾病

在免疫力正常人身上黴菌主要會造成皮膚與黏膜的表淺性感染與過度敏感反應。黴菌感染在先前有肺部感染受傷空洞(如肺結核等)或是暫時性免疫力不全的病人身上有時會在局部器官產生黴菌球,此黴菌球若發生在肺部,常會與肺部腫瘤難以區分,需進行手術或切片加以確定病因。在先天性與後天性(包括愛滋病等)嚴重免疫力不全的病人身上,黴菌有時更會造成威脅生命的全身侵襲性感染。

許多黴菌藉由釋放孢子進入空氣中沉降停留在有機物上並生長成新的黴菌群來繁殖。這些空氣傳播的黴菌孢子比花粉多很多,並且當吸入後除了可能會在免疫力不全病人產生呼吸道感染現象外,尚會產生過敏的臨床症狀。黴菌過敏原造成的臨床過敏疾病與其他過敏原(包括塵蟎、蟑螂、貓狗等有毛寵物、花粉等)所造成的遺傳性過敏病的症狀在臨床上是無法區分的。

認識遺傳性過敏病

近年來醫學界已經瞭解了遺傳性過敏病基本上乃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障壁層缺陷與慢性過敏性發炎反應。此炎症反應會因受到各種誘發因素(包括黴菌、塵蟎、蟑螂、貓狗等有毛寵物、花粉等)的激發造成臨床上的過敏發作,而其發作的部位則與其所遺傳到的各別器官異常有密切的關係。 當此炎症反應發生於支氣管時我們稱之為氣喘病, 發生於鼻腔、眼結膜時稱之為過敏性鼻結膜炎,發生於胃腸時稱之為過敏性胃腸炎,而當其發生於皮膚時我們稱之為異位性皮膚炎。

黴菌黴菌的生長環境

黴菌會在許多環境中出現,並且不像是花粉只會在特定的季節出現。在溫暖和潮濕的環境會促使它快速生長,所以它們在一年之中潮濕的季節會非常盛行。在戶外或家中環境都會發現黴菌的存在。有些黴菌會存在於戶外的空氣中,特別是陰暗潮濕的地方,腐敗的葉子或其他的蔬菜上特別容易存在。黴菌孢子釋放後會經由空氣的傳播進入屋內。有些種類的黴菌則會在家中繁殖,尤其是在很潮濕的地方,例如浴室和地下室等。

如何減少黴菌的滋生

在家中須保持溼度在 35-50%,可以使用溼度計來偵測家裡的溼度。在濕度過高時期使用冷氣機及除濕機除濕時,要緊閉窗戶。除濕機的水要定期清除,或連接至固定的排水孔。空氣清淨機的HEPA濾網可以過濾空氣中的過敏原,及幫助黴菌孢子的去除。 太密閉的空間不利於濕氣的排除,因此易滋生黴菌,所以要保持室內通風。經常 打掃牆壁及天花板,粉刷漆料中要加入防黴的成份。窗戶上水氣的凝結也會導致窗框的潮濕及黴菌滋生於上面。須經常擦乾窗戶上的凝結水氣。雖然室內植物不是黴菌孢子的主要來源,但是仍要注意家中室內植物的數目不要太多。最好能將地毯移除,並將寢具套上防蟎套。避免發泡塑膠或海綿之類的枕頭及寢具,因為它們特別容易發霉。靴子及鞋子在收藏前應先烘乾。可以在盥洗室或儲藏處置放化學乾燥劑來避免黴菌滋生。煮菜時或沐浴後使用排氣的風扇或是打開窗戶來移除濕氣。並使用橡膠刷帚來移除浴室隔板、浴缸及浴室瓷磚上的水滴。黴菌可以在冰箱中生長,尤其是門上的密封墊。經常清空可以自動除霜的冰箱下的水槽。儘速的移除長黴菌變質的食物。黴菌也可以生長在垃圾桶,所以應該要經常清空及保持乾淨。使用除黴或防黴溶液清洗浴簾、浴室磁磚、浴室隔板、排水馬桶水箱、浴缸、盥洗台等。 把會漏水或滲水的問題處理好 。保持地下室乾淨,並移除容易長黴的東西。 乾衣機的排氣孔設於屋外。 衣服於洗滌後,要立即曬乾。房屋附近的排水系統一定要健全,因為積水的環境會促進黴菌的滋生。汽車內的空調系統也可能會滋生黴菌,可定期使用除黴或防黴噴劑或溶液清洗。

家裡發霉怎麼辦

居家環境保持光照充足、通風良好、溼度維持在 35-50%,可以減少黴菌在家中繁殖的機會。儘速移除長黴菌的食物,清潔長黴菌的器物可以降低黴菌菌孢的量。使用除濕機並經常清潔除濕機,可以降低黴菌量。此外,空調不只降低濕度並可濾去大的黴菌菌孢,有效地降低室內黴菌的量。但要注意除濕機或空調不要被它們污染,否則反而成為新的過敏來源或刺激物來源,若有黴菌,要用稀釋的漂白水來清洗機器內部。假如空氣清淨機發出霉味,必須於入口處使用除黴噴劑。熱帶或亞熱帶黴菌會因潮濕或滲水而長在屋子牆壁上,所以牆壁必須鋪磁磚或清洗。

台灣地區針對黴菌過敏的臨床研究

有一些危險因子會刺激呼吸道引起過敏氣喘發作。最重要的過敏氣喘致病因子是一些吸入性的過敏原,例如塵蟎、蟑螂、有毛寵物(如貓、狗、鳥等)、黴菌和花粉。與過敏原的接觸,會使具有過敏體質的人,激發特異T淋巴球的發育和活化進而產生特異性IgE抗體。一旦個體被敏感化過(也就是說,他的體內已經具有記憶型T淋巴球和特異性IgE),那麼當他再度暴露在相同過敏原時,便容易引發過敏反應和氣喘發作。研究顯示過敏氣喘的盛行率和長期過敏原的暴露有關,停止過敏原的暴露後,過敏氣喘症狀也會改善。

以下將就台灣地區針對黴菌過敏的臨床研究提出重要報告

l   台大醫院小兒科故謝貴雄教授曾報告他所完成的一千名台灣氣喘病兒對台灣較常見的五種黴菌進行過敏性皮膚試驗。結果顯示有34.2%病兒對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呈現陽性反應,有26.7%病兒對麴菌屬(A. fumigatus)呈現陽性反應,有22.8%病兒對芽枝黴菌(Cladosporium spp.)呈現陽性反應,有22.3%病兒對青黴菌屬(Penicillium spp.)呈現陽性反應,有16.7%病兒對交錯黴菌(Alternaria spp.)呈現陽性反應。

l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曾報告對二千兩百三十九名成人為主的氣喘病患對台灣較常見的五種黴菌進行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的檢查。結果顯示有2.23%病兒對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呈現陽性反應,有5.98%病兒對麴菌屬(A. fumigatus)呈現陽性反應,有3.08%病兒對芽枝黴菌(Cladosporium spp.)呈現陽性反應,有4.10%病兒對青黴菌屬(Penicillium spp.)呈現陽性反應,有4.37%病兒對交錯黴菌(Alternaria spp.)呈現陽性反應。

l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也曾報告對一百零九名七到十三歲的過敏性氣喘病兒(病兒已經被確定對五種台灣地區常見的吸入型過敏原屋塵蟎粉塵蟎貓皮屑狗皮屑以及德國蟑螂產生至少一種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進行對台灣較常見的四種黴菌進行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的檢查。結果顯示有22.94%病兒對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呈現陽性反應,有9.17%病兒對麴菌屬(A. fumigatus)呈現陽性反應,有7.34%病兒對芽枝黴菌(Cladosporium spp.)呈現陽性反應,有25.69%病兒對交錯黴菌(Alternaria spp.)呈現陽性反應。而對此四種黴菌的任何一種或以上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的檢查結果陽性的病兒則有31.2%。在這次的研究中同時發現年齡、姓別、過敏性氣喘嚴重度、氣喘症狀評分對有無黴菌過敏的病兒並無差別。肺功能尤其是FEV1FVC IgE總量、對貓狗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的濃度、以及同時對多種過敏原呈現過敏的機率則以有黴菌過敏的病兒呈現有意義的升高。

l   台中中山醫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曾報告中部地區兩百二十一名成人過敏性鼻炎患者對台灣較常見的家塵棉絮豬草以及五種黴菌進行過敏性皮膚試驗。結果顯示有79.6%的患者對至少一種過敏原呈現陽性反應有67.8%的患者對至少一種黴菌過敏原呈現陽性反應有47.5%病兒對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呈現陽性反應有12.2%病兒對麴菌屬(A. fumigatus)呈現陽性反應有13.6%病兒對芽枝黴菌(Cladosporium spp.)呈現陽性反應有12.7%病兒對青黴菌屬(Penicillium spp.)呈現陽性反應有16.7%病兒對交錯黴菌(Alternaria spp.)呈現陽性反應。

l   台大醫院小兒科也曾報告對兩百七十四位有呼吸道或皮膚過敏的過敏病兒與五十五位無過敏病兒進行對台灣較常見的三種黴菌進行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的檢查。結果顯示兩百七十四位有呼吸道或皮膚過敏的過敏病兒對黴菌過敏呈現陽性反應的比例比無過敏病兒來的高。單獨皮膚過敏的過敏病兒對黴菌過敏呈現陽性反應的比例(40%)比單獨呼吸道過敏的過敏病兒(13.3%)或是呼吸道與皮膚同時過敏的過敏病兒(16.13%)來的高。不管是單獨皮膚過敏、單獨呼吸道過敏或是呼吸道與皮膚同時過敏的過敏病兒的IgE總量,則以有黴菌過敏的病兒比無黴菌過敏的病兒呈現有意義的升高。

如何預防孩童黴菌過敏

一旦對黴菌致敏,研究證明空氣中極微量之黴菌過敏原即可使過敏患者之過敏氣喘惡化。避開或掌控黴菌過敏原就能夠預防黴菌過敏病人過敏氣喘急性發作,減輕症狀及減少藥物的需求。在已開發國家,室內過敏原會因為地毯、空調的使用而增加,此乃因為溫度和濕度適合塵蟎、蟑螂、和黴菌的繁殖。我們應該保持居家環境光照充足、通風良好、溼度維持在 35-50%,如此可以減少黴菌在家中繁殖的機會,因為黑暗、潮濕和空氣流通不佳的地方最適合黴菌生長。我們應該儘量減少居家環境黴菌的滋生,儘量避免長期接觸大量的黴菌。在黴菌發飆的季節,病人可關閉門窗待在室內,同時使用空調或空氣清淨器等減少暴露於黴菌的機會。黴菌過敏的病人應該避免暴露於高濃度黴菌生長的區域,例如地下室、堆肥、落葉、 剪下的草、穀倉、以及樹木茂盛的區域。若無法避免,記得帶上口罩。所以黴菌過敏病人的臥房不可設置在地下室。 在某些特定的職業容易暴露在黴菌的威脅之下,像是農夫、園丁、麵包師傅、釀酒業者、 花匠 、木匠、磨坊工人、家具工人及貼壁紙的工人,黴菌過敏的病人應該避免從事這些職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