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新知


防治過敏,從預防開始
2013/07/21 11:19 POST

防治過敏從預防開始

聖康診所

黃立心 醫師

隨著醫學的進步,大家對於健康的概念,早已從單純的治療疾病躍進到早期預防,而文明的演進,也讓醫療疾病的生態也產生了一些變化。從前常見的感染性疾病,隨著環境衛生的改善及醫療的進步,包含藥物及疫苗的發展,較從前而言,大大的減少了。反倒是過敏疾病的盛行率,在近二十年來持續攀升。根據台北市衛生局針對國小一年級學童所作的過敏篩檢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北市學童之過敏性鼻炎罹患率接近50%,氣喘病羅患率在國小一年級生約20.74%;而南部地區的統計數字也差不多。換句話說,現在的孩童兩個中有一個有過敏性鼻炎,五個中有一個是氣喘,不但造成醫療上極大的負擔,更是家長心中所擔心的重要課題。就像大家熟知的俗諺預防重於治療,如何有效的預防過敏疾病的產生,是所有人所關注的熱門話題。

說到預防過敏,則要先瞭解到底什麼是過敏?過敏指的是身體對於外來的物質,也就是所謂的過敏原,會產生免疫球蛋白E及後續的發炎反應。這樣的反應與體質有關,屬於多重基因遺傳。如果這樣的發炎反應持續累積到會產生症狀,就會產生大家熟知的過敏疾病,視產生發炎反應的器官而有不同的表現:如發炎表現在氣管,我們叫做氣喘;在鼻子就叫做過敏性鼻炎;在眼睛則是過敏性結膜炎;而在皮膚就是異位性皮膚炎。這些疾病雖然發生的部位及症狀都不盡相同,但他們的原因都是一樣的,就是遺傳體質加上誘發因素所導致的慢性發炎反應,所以要預防過敏疾病,我們首要是要瞭解自己是否屬於過敏體質的高危險群,另外就是要有效的避免會產生慢性發炎反應的誘發因素,包含了過敏原、呼吸道感染、化學刺激物、精神情緒、溫度、溼度等。

遺傳體質是產生過敏的關鍵因素,而這多重基因的遺傳因子,是會傳給下一代的。如果父母其中有一人有過敏體質,有50%的機會將這種體質傳給下一代;若兩人皆有,則有80%的機會下一代會遺傳到過敏體質。那過敏體質要如何確定呢?有以下幾種方法,首先我們可以測試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E,看是否有升高的現象,如果有,就表示有過敏體質了,所謂的新生兒臍帶血過敏測試,用的就是這種方法。但到底是對什麼東西過敏呢?就需要進一步作特異性過敏原檢查。目前比較常用的較不具侵襲性的就是表皮穿刺皮膚測試,這是個很簡單的檢查,由過敏免疫專科醫師以過敏原投予器沾取適量特異性過敏原試劑,在前臂腹側輕輕壓迫皮膚,15~20分鐘後判讀,若有過敏者會有紅腫反應,此種檢查可以作為是否具有過敏體質的依據。另一種方法則是抽血測特異性過敏原免疫球蛋白E,可以藉一次抽血而得知相關的過敏原。

 

關於這些檢查,有一些迷思我們要在這裡提出。

迷思一:是否找不到過敏原就沒有過敏體質?其實不然,過敏疾病的產生是需要時間累積大量的發炎反應,到身體受不了時才會發病,所以新生兒臍帶血檢查若是陰性,只能代表剛出生時,並沒有累積到在子宮內產生免疫球蛋白E的致敏化現象,而過敏原檢查是針對較常見的過敏原作測試,但是可能引起過敏症狀的過敏原種類非常多,且因人而異。所以在這裡要強調一點,並非驗到陰性就表示完全沒有過敏體質,只能說目前並沒有找到過敏原。

迷思二:既然過敏體質有遺傳性,小孩出生時做基因檢測即可及早診斷"到底需不需要作呢?其實會有一定的準確性,希望更瞭解自身體質的人在能力許可下可考慮。但是因為過敏疾病的產生,環境的刺激亦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另外還有個時間因素須要考慮。因此,以上的檢查都只是參考,如果家族中父母親皆是有過敏疾病的高危險群,即使目前驗到的過敏原檢查為陰性,或是基因檢測屬低危險群,我們仍然建議要好好的避免誘發因素,才能有效預防過敏。

誘發因素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過敏原的有效避免。台灣常見的過敏原可分為吸入性和食入性,在吸入性過敏原方面有塵蟎、家塵、蟑螂、黴菌、狗毛、貓毛,其中塵蟎是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根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的統計資料顯示,有過敏症狀的孩童,約90%對塵蟎有過敏反應。所以過敏原的環境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治療過敏疾病,更可以預防過敏疾病的產生。在環境控制方面要從居家做起,首先要做的就是塵蟎的防治。在家具選擇方面,盡量避免布製家具,而改以木頭或皮質家具取代,而彈簧床最容易滋生塵蟎,最好以木板床取代,若真無法取代,則要考慮使用防蟎套將過敏原做有效的隔離。寢具至少二個星期用攝氏五十五度以上的熱水或烘乾機先處理寢具(枕頭套、被子、床單)十分鐘,再以水洗滌乾淨,兩個步驟缺一不可。也要移除地毯、厚窗簾布及布製坐墊,另避免家中有填充玩具,布娃娃及絨毛娃娃。盡量將家中的濕度控制在60%以下,可以避免塵蟎的滋生。除塵蟎外,家中也要避免養有毛寵物,如貓、狗等。平時做好食物儲存,消滅蟑螂,減少蟑螂過敏原。要盡量避免接觸香菸、煤煙、廢氣、油漆等的化學刺激物,因為這些刺激物同樣可誘發過敏疾病的產生。而食入性的過敏原以蛋白、牛奶及帶殼海鮮類是較常見的過敏原,若是經醫師已確定為誘發過敏疾病之因素,建議以食物試吃的方式作進一步確定,因為抽血測出了食入性過敏原並不表示此項食物絕不可食用,需經過食物激發試驗才能確定。食物激發試驗就是先移除懷疑的過敏原,再慢慢從少量開始食入體內,置蛋白質進入量達十公克時,若仍然無過敏反應則可排除。實際執行的方式為禁食可能產生過敏的食物三週,第四週開始每天食用固定量(如牛奶為每天200毫升,蛋白則為每天一個),連續食用一週,若無過敏症狀的產生,則可放心食用,若仍有症狀產生,則建議停半年後再試,若仍有症狀,則不建議食用。

過敏疾病的本質為一種慢性發炎反應,預防的重點即在於避免產生持續的慢性發炎反應,所以過敏原的避免就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到底要從什麼時候開始避免呢?答案是越早越好。預防過敏疾病的黃金時期即是懷孕第四個月至出生後六個月內,因為此時期是胎兒免疫發展成熟的重要時期,在這階段若可以確實做到過敏原的避免,則日後產生過敏疾病的機率會大大降低。因此,環境的改善要至少在懷孕第四個月以前就完成。若母親也有過敏疾病,則最好在懷孕前就先瞭解自己的過敏原為何並於懷孕時期確實避免已知的過敏原,在孩子出生後,最好能持續餵母乳至少六個月以上,如果不能餵母乳,則需使用水解蛋白配方的嬰兒奶粉,如此可以保護孩子免受過敏疾病的侵襲。關於副食品的添加方面,建議四至六個月大可開始添加副食品,並且以米類優先,如米粉、稀飯等等。添加的原則則是一個星期添加一種,如果有任何不適,如皮膚紅疹、皮膚癢、腹瀉、腹絞痛等現象,則立刻停止餵食此種食品,等到一歲以後再添加。而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對過敏疾病的誘發,也佔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平時應保持家中的空氣流通,最好避免接觸二手煙、煤煙、汽油、油漆等刺激物,局部地區空氣污染指數增高時,應戴口罩或避免外出。居家環境的空氣品質不良時,適當的使用空氣濾淨器會有幫助。另外,避免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預防過敏疾病的發生。請家長一定不要忘記帶孩子定期施打疫苗,除了健保的常規注射外,有一些自費的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等都是建議可以考慮施打的,建議可以找小兒專科醫師作評估,給孩子最完整的保護。

雖然過敏疾病的盛行率逐年上升,但隨著醫學的進步,大家已經瞭解其本質為過敏性的慢性發炎反應所造成的病症,所以我們要積極的從預防的角度切入平時保健,將過敏原的防治落實至日常生活中。雖然疾病的盛行率仍然高得嚇人,但只要預防作得好,加上有懷疑的狀況趕緊找過敏免疫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確認,防治過敏絕對無難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