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訊息】2023世界氣喘日研討
圖片 【繳費協尋】
圖片 【開會通知】第七屆第二次會員大
圖片 【公告】氣喘大富翁桌遊競賽報名
  更多消息...
 
 
 
 
  衛教新知
類別: 氣喘衛教類 發佈日期: 2014/09/23 資料來源: 張嫈嫆 藥師

您可能不清楚的-乾粉吸入劑(DPI)
 

您可能不清楚的乾粉吸入劑 (DPI)

氣喘衛教師

張嫈嫆  藥師

    30幾年來的統計發現,台灣隨著環境、氣候、工業…等因素的改變,使得氣喘盛行率大幅提升,其中又以兒童氣喘盛行率為最。氣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即使平時無任何症狀,仍然有許多發炎細胞持續侵犯我們的呼吸道;當症狀發生時,呼吸道發炎現象就會變得更嚴重。氣喘的長期反覆發作,容易導致肺部和氣管纖維化,這些傷害都是無法復原的;因此,必須要每天規律使用抗發炎藥物,才能有效持續地控制氣管發炎,進而控制氣喘,免於氣喘的威脅!

   首選的抗發炎藥物(皮質類固醇)產品劑型分別為:口服錠()劑、注射針劑、吸入劑三種,使用原則為:

口服抗發炎藥-在吸入型抗發炎藥無法控制症狀時,可併用口服抗發炎藥物;可服用35天,但若需要,亦可使用至14天。

注射的抗發炎藥--急性重度氣喘發作時使用。

吸入型抗發炎藥又稱為保養型藥物,可以直接作用在呼吸道上,所以,劑量相對減少很多。對每天都有症狀的氣喘病人,每天給藥可以減緩症狀、避免急性發作、惡化住院或死亡;且減少全身的作用。

吸入型抗發炎藥物分:定量噴霧吸入劑 ( MDI )、乾粉吸入劑 ( DPI )兩種劑型;而乾粉吸入劑 (DPI )又分:胖胖魚乾粉吸入器(Accuhaler)、都保乾粉吸入器(Turbuhaler)兩種類型。本篇以乾粉吸入劑 ( DPI )為例,來分享使用上常見的問題。

1.       一樣都是保養型的吸入劑,為何我使用的類型和其他人不一樣?

一般而言,醫師依照病氣喘的嚴重性選擇用藥,除了主要的成份、劑量之外,病的年齡、操作技巧,以及目前氣喘是否急性發作等,都是醫師考量使用吸入劑類型的依據。

定量噴霧吸入劑 ( MDI )

乾粉吸入劑 ( DPI )

無年齡限制

適用5歲以上孩童及成人

慢速深吸

用力、快速吸氣

測試吸氣流速是否可達到 40L/min 以上的方法

雙手拿著一張衛生紙在嘴吧前方,用力吸氣同時不再用雙手拿衛生紙,若能真空吸住支撐5秒,表示吸氣流速足夠

無受潮限制

容易受潮,產生結塊,特別是沒有單一劑量泡殼包裝的都保乾粉吸入器

吸藥時避免對著吸嘴吐氣

存放時保持乾燥很重要。若在海灘、沒有空調的房間、放在車內,較會有大氣潮濕凝結藥品

使用時需手口協調,加上輔助艙,可以幫助藥品吸入完全。

氣喘急性發作時,不能拿來當急救用藥

2.        怎樣知道藥是否確實吸入氣管內?

由於乾粉吸入劑 (DPI) 不像定量噴霧吸入劑 (MDI) 一樣,可利用加壓方式將藥劑推出藥瓶,需要藉由吸藥時的氣流,使藥順利進入氣管內,因此,務必把握使用技巧:快速、用力吸飽一口氣,便能有效吸入藥。另外,吸完一次劑量時,可將吸入劑吸嘴輕敲桌面,檢查是否敲出微量白色藥粉,若無,表示使用方式正確,並有效將藥吸入。

3.       使用的都保乾粉吸入劑,聽到的“唦唦”聲,表示瓶內還有藥嗎?

‧“唦唦”聲是瓶內的“乾燥劑”;檢視是否還有藥,可由劑量窗口看到紅色標示區。

‧胖胖魚乾粉吸入器(Accuhaler-第一次使用時,計量視窗上的數字顯示60,每使用一次,數字依序減少,當數字只剩5~0時,數字會呈現紅色,提醒使用者即將用完。

‧都保乾粉吸入器(Turbuhaler-當第一格紅色出現時,表示剩下20次的劑量;若視窗全部紅色,表示藥已用完。有些產品則由計量視窗顯示。此外轉動底盤只是一次的上藥劑量,不吸藥時千萬不要讓小孩隨意轉動底盤,否則計量會跟著記數,造成計量數與真正的剩餘劑量數部一致。

‧建議詳閱說明書,清楚知道減是剩餘藥品的方法。

4.        要如何清洗吸入劑?

‧不管是胖胖魚乾粉吸入器(Accuhaler)或者都保乾粉吸入器(Turbuhaler),切勿用水清洗。

胖胖魚乾粉吸入器(Accuhaler-假使吸嘴不乾淨,請用乾的棉花棒擦拭乾淨即可。

都保乾粉吸入器(Turbuhaler-用手握住吸嘴往外壓,即可將吸嘴取下,用乾布把吸嘴下方內側的藥粉擦乾淨,或輕敲桌面使殘餘粉末掉落。

5.        有什麼副作用?

吸入性皮質類固醇會導致口腔內長黴菌(鵝口瘡) ,或刺激口咽,使聲音沙啞或咳嗽,使用後立即嗽口可防止這些副作用。

6.        治療期間,我的氣喘病若沒發作可以自行停藥嗎?

控制氣喘期間,「不可自行停藥」,原因是氣喘沒發作,並不代表氣喘好了,深層的氣管發炎現象仍緩慢的持續發生,若擅自停藥,容易因過敏原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激發造成反覆或更加嚴重的發作;所以仍須遵照醫囑服藥,一般初期治療一至三個月,之後每三至十二個月,若急性發作者,一星期後評估氣喘控制情況,並由醫師調整作階梯治療。

有效控制氣喘發作,除了改善居家環境、注意飲食、多運動等方式,還要遵循醫師指示,規律使用或服用藥來控制;只要有效控制,孩童一樣有正常的生活;因此遵守氣喘的治療原則:環境控制、規則投與抗發炎藥、階梯式治療包括緩解型藥物、適當使用吸入劑治療、氣喘衛教師的諮詢服務、定期回診追蹤評估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GINA 2014

2.           The use of inhaler devices in children UpToDate July 2014

 
Copyright (C),Taiwan Association of Asthma Edu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天祥路16巷15號6樓之9 電話:02-2521-8926 E-mail:asthma.edu@msa.hinet.net
DesignBy 亞米數位設計